首個中文電影NFT發行案例,數字藏品概念破土而出,Web3.0中的影視業將會如何發展? 這一套NFT作品,是中國NFT平臺與頭部電影IP首次合作的產物。客觀來講,整套NFT作品具備較強的觀賞性,但是電影的票房可以說是慘不忍睹,在院線上映不到一周時間便匆匆撤檔,轉投視頻網站采取付費點播的模式,但網友也不買賬,豆瓣打分2星用戶占比超過三分之一。這是中文電影NFT的首個發行案例,後來iBox還與《大鬧天宮》等合作繼續發行NFT,大IP的流量帶來的粉絲群體可觀,也引起了用戶的購買欲。 在中國,以上作品更常稱為數字藏品。這個概念的提出就是iBox,「數字藏品」的法號,其實弱化了NFT誕生之時所帶有虛擬貨幣的「邪氣」,讓NFT的技術內涵為己所用,更註重打造作品的內涵,強調IP的價值。目前看來,iBox獲得了一定的流量,中國的電影、動漫等影視業的宣發也有了新的發展可能性,對於NFT在中國,則使得其更好落地,由一個技術概念轉而成為場景化強、易於理解、商品性強的產品。 圖片來自:iBox平臺 誰來定義不被看好和好不好看?小眾電影可根植WEB3.0土壤 除了以上說的作用——改變影視業的宣發路徑,NFT更大的優勢在於能夠打開一種全新的電影製作方式。這種方式說新也不新,早在2014年,《大聖歸來》的製片人路偉就曾在朋友圈發布消息,為影片籌集經費。這條「要飯」朋友圈,為他成功帶來了89位仗義的朋友,總共籌集了700多萬的資金。最終,影片上映大獲成功,開啟了中國動畫電影的新篇章,中國動畫電影業從此被分成了兩段,是近十年來動畫電影發展的第一座高峰。至今為止,《大聖歸來》累計票房達到了9.5億元的規模,那麽假設當初這些參與幫助電影啟動的朋友是真的投資人,那麽回報率可以說是相當可觀的,保守估計有八倍。 影視業,歷來都是高投資、高風險的,一部電影動輒會產生千萬或過億的成本,背後的投資人也大多是資本巨鱷,對於普通人來說很難有參與的機會。而資本永遠在逐利,真正能獲得大佬垂青的項目仍然是少數派。在《大聖歸來》成功以前,中國動畫電影市場並不明朗,連一個「小目標」都難搞,資本眼中動畫,只是小孩子過家家,而這個「過家家」卻屬於重資產的電影類型。大佬瞅不上,父老鄉親幫幫忙吧! 《大護法》、《大魚海棠》等電影後來也加入了「百家飯」行列,但眾籌情況又有不同,回報方式從金融產品形式變成了予以動漫周邊產品的回報。《魁拔》也參與了眾籌,該系列電影的導演王川認為,眾籌是的回報方式可以是金融方式,也可以是消費品方式,而後者比前者少了投機性,更凸顯了來自粉絲的誠意和支持。中國影視業發展至今有兩個定性,一個是絕不能涉及金融,鼓勵實物眾籌,並且眾籌最主要的目的並不在於提前獲得粉絲對電影的關註,而是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獲得資金投入、培養粉絲群體、保證後面消費情況等等。在當下並不完全成熟穩定的市場中,眾籌可以說是對動畫電影、小眾電影來說非常規卻值得一試的方式。 另一方面,由於動蕩的社會局勢影視業的發展模式也在求變。比如疫情影響下,很多電影選擇放棄線下影院,前年徐崢大導演直接將賀歲檔電影《囧媽》賣給了字節跳動。而線上電影極大程度上解放了電影商品的「貨架空間」,突破了排期有上限的限製。過去基於利益最大化的考量,實體影院只願意上架被預測最迎合大眾口味的電影,這實際上導致了很多優質影片沒有什麽回本的機會,輸的要多慘有多慘。而根據長尾市場理論,哪怕一部電影它不夠商業、不夠通俗,但只要能觸達足夠的目標人群,理想重回報是足以覆蓋電影成本的。線上電影通過算法和搜索引擎,把電影推送到最適合它的人面前,幫助充分挖掘這樣的長尾市場。 在未來的WEB3.0時代,小眾電影的生存土壤逐漸肥沃,前段說的眾籌讓電影在開拍時不挨餓,加上在拍攝前中期能獲得清晰的受眾畫像,最終產出最符合市場的產品,幫助打造穩定的、有強大內循環效力的市場。 再有一點,過去有個老梗,對結局不滿意要給作者給編劇寄刀片,但是咱老百姓真搞得動製片人?你當人家是嚇大的?雖然以前發生過因為觀眾反響強烈而改變劇情走向的事情,但決定權仍然牢牢掌握在製片人手中。但是加密行業「去中心化電影融資」概念的出現,讓觀眾真的能決定電影劇情走向,幫老百姓省下刀片削水果,Netflix網飛在這個模式上就非常成功,會根據觀眾的觀影大數據隨時調整續集的故事走向。 圖片來自:bing 兩客體三維度剖析案例,電影業的DAO組織如何發力 NFT的融入,將帶來未來影視界的升級轉變,充分挖掘上面講的所有特點——宣傳新思路+拍片不挨餓+穩定粉絲群+長尾市場挖掘+觀眾作東家。下面就用鐘基立先生獨創的兩客體三維度方法論,以電影業的DAO組織為例,向大家闡述NFT如何賦能未來影視業。 什麽是DAO?DAO是去中心化自治組織的簡寫,在這個組織中,參與者將使用通證對基於智能合約的組織業務、資金分配等事項進行投票治理。這種組織可以追溯到加密貨幣最初的路線之爭,在其的應用過程中,初始設置開始不適應需求,業內人員提出了各自的解決方案。這麽多方案,到底誰說了算?加密貨幣的存在是以礦工的共識為基礎的,礦工的話語權取決於算力,而大部分算力都是由大的礦池所掌握的。如果把加密貨幣看做一家公司,礦工就是小股東,而礦池就是大股東,加密貨幣的擴容之爭實際上就是幾個大股東爭奪公司控製權的過程,這實際上就是一種治理模式。算力的多少取決於礦工的設備,而這些設備本身需要資金投入,話語權之爭實際上還是資金之間的較量。既然如此,直接用資金來代表份額豈不是更方便?後來在以太坊上的很多項目都開始使用代幣份額進行投票,形成了如今DAO的雛形。 那麽維度一 客體A中,NFT不僅僅是一張JPG/GIF、一套皮膚或者一段MP4,作為非同質化鏈上資產證明,NFT具有強突出的衍生特質,能帶來的可能性豐富,可信度高,同時能充分證明以智能合約為基礎的DAO組織中賦予成員的權利。DAO組織通過寫定代碼以及區塊鏈技術不可篡改的特性很好地規範了各別持有人的權利,並規定了全體持有人如何通過自治方式,來決定影視項目的商業化運行。「好萊塢DAO」的思路,就是建立電影業的投資基金,投資者將資金投入由社群治理的金庫。任何有拍攝電影想法的人都可以向該社區申請,社區人員將會根據按照自己的份額投票決定是否投資該電影。這裏的「份額」,就是投資者持有的NFT的數量占總發行的NFT份額。 再看維度二,客體B講的就是NFT背後能設置的權利。影視業的DAO組織一般講究三權合一,三權具體指:電影所涉IP、製作投票權與分潤權。這其中IP是最好理解的,2021年NFT誕生之際,就有很多IP借NFT的大波濤沖浪,影視業將主要將人物造型、道具,海報、花絮等含有著作權的內容數字化,製作成NFT。比如王家衛將《花樣年華》的片段製作成NFT,在蘇富比進行了拍賣,拍出了400多萬港幣的高價。連鎖電影院AMC與索尼影業合作,向預定或購買《蜘蛛俠:無路可退》預售票和AMC會員贈送了8萬多枚NFT。《黑客帝國:復活》首映前,華納兄弟與社交NFT平臺Nify合作推出了虛擬形象NFT。而且電影作為天然的IP載體,擁有著大量的可開發IP。比如,不同的人物背後的背景故事、整個電影所描繪的世界觀等等,電影與IP衍生品之間可以形成一個互相培育提高的IP運營循環,以原生IP為基礎的電影NFT為電影愛好者打開走進元宇宙的大門。 圖片來自:Nify官網 電影NFT的利潤分紅權也很可能打破電影行業寡頭壟斷局面,廣大的觀眾、消費者等能搖身一變成為投資者、決策者。電影類NFT的最終應用,將是賦能持有NFT的觀眾成為製片人和股東;通過DAO的約定,取得電影製作的影響力,例如你想讓哪個角色活到最後;並通過區塊鏈技術,透明、高效地取得票房和周邊產品的利潤。
NFT最重要的仍然是虛擬與現實的交互,維度三的作用首先體現在,增加觀眾的參與度和粘性,通過NFT發行事件營銷,炒熱議題、訴求、情懷或迷因(Meme),讓消費者和投資者深度地參與到電影的宣傳、製作、發行的各個步驟中。借助NFT項目發行提供持有者「特權」與主角見面、首場簽名會等;融資的效率增加與分潤的透明化得利於區塊鏈既技術優勢,脫離了現有框架,以代碼的形式控製所有規則。正如勞倫斯·萊斯格在《代碼2.0》中所描繪的「代碼即法律」空間,技術終將與現實中的規則產生沖突,但法律對文化與媒體的監管要求仍然存在,只是二者的銜接仍然需要時間來解決。 影視業NFT的花樣操作,實際仍然是區塊鏈技術所蘊含的去中心化思想在這個行業的垂直應用。除了文化娛樂,區塊鏈技術在餐飲、行政、司法、金融等各個領域滲透著我們的日常生活。智匯權會與大家繼續探索元宇宙世界,分析價值高的案例,探索實操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