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NFT領域的藝術創作中,元宇宙的IP架構師認為最有潛力的一種,是眾創的行爲藝術創作,因為這類藝術創作,在NFT出現之前,缺乏實現的工具。正因為NFT的出現,才讓這種新的藝術創作手法,成為一種具有完成性且還有利可圖的創作活動。 Merge NFT 我們利用一個知名的NFT項目Merge(併吞)來說明這種創作類型。 Merge NFT項目的具體玩法,就是讓參與創作的人,也就是NFT買家,拿一個NFT小白球,與其他的買家進行吞併遊戲,併吞之後,小球消失,融合成一個比較大的球。 這個項目一次發行了30萬個數位小白球,每個NFT價值300美金,全部售出,產生了九千萬美元的收益。 各位可能覺得難以相信,為什麼每個人就發一個球,球上面又沒有什麼IP,僅是視覺上的一個圓球,這算什麼IP呢?為何值得300美金呢? 答案在于這個項目設計的遊戲規則,能讓所有的30萬個買家,一起參與行為藝術創作。玩家可以出個價格去買別人的球,也可以出一個價格,讓別人來買,如果成交,買方的球,就能把賣方的球融合進去,成為一個新的球。這有點像蛇吞蛋的遊戲,大蛇吃了小蛇就會變得更長,還可以再去吃其他的蛇。 參與的樂趣在哪裏? 這樣的設計有什麼好玩的呢?似乎就是買來買去、吞來吞去。 其實不然,當玩家持有這個小球的時候,玩家會考慮什麼時候要賣給別人,可以選擇立刻就賣掉獲利出場,也可以選擇等久一點再賣給別人,但也可能等太久,失去最佳賣出的時間點。 玩家自己可能也很有野心,想去併吞別人,因此就會積極的去競價,購買這個球。推測別人什麼時候被買,何時買,變成了一個博弈的過程。如果玩過步步高昇就能理解這種心態,當手上有一副鐵支,或許會擔心太早出,後面的小牌就沒有辦法順利出,爛在手裡;也有可能怕太晚出,別人的牌都出完了,就算手握鐵支也沒價值了。因此要對時間點進行選擇、並決定以多少價格去轉換,這就是Merge這個項目的精髓。 Merge NFT項目中的眾創IP 在這個博弈的過程,每個小球就像是宇宙的塵埃,經過上述的博弈過程,在宇宙中逐漸形成一顆行星,而這些行星在與彼此碰撞之中,有的消滅,有的變大,呈現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 從行為藝術的角度來看,就猶如這30万個小球的持有人,共同演出了一場行為藝術表演,這是個人並無法完成的表達,而是一種社會活動所表現出的某種變化和秩序感。 有藝術家把這個行為以可視化的圖像展現出來,展現出一定的規律以及變化的美感,形成各位比較熟悉的視覺IP,而這個IP是由30萬人同時參與完成。 眾創行為藝術是否是藝術? 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在於—它真的是一種藝術嗎?這個潛力能夠在元宇宙的時代發揮出來嗎? 元宇宙的IP架構師也常跟法學專家在探索這個問題——行為藝術本身是不是藝術? 什麼是行為藝術——它不是畫作、電影等人們熟悉的美學展現,而是由真實世界中的行為來表達的創作。例如,我們在文創園區中,可能會看到身著唐朝服裝的人在工地奔跑,警衛來制止、因為很危險,但此人聲稱這是一種表演藝術,有表達的自由。 對於所謂“行為藝術”的評價,也因人而異,有人覺得很有趣,有藝術性和創作性,有人不以為然,覺得創作深度有限,不足以形成藝術,而大多數人,可能會看不懂。
至今法律到底如何規範行為藝術的智慧財產權,各國也有不一樣的做法。 而如果行為藝術的表現具有一定美感,並且能以法律認定的形態作為載體,或許有可能形成IP。那麽當這樣的表現,是由3萬個NFT的持有人共同完成時,這個IP的權屬如何認定? 由於應用區塊鏈技術能大大減少合作創作的成本,這個過去只有學術界關注的問題,在NFT與元宇宙的世界中,可能會變得引人關注。如果通過NFT2O3D的分析法,可以看到操作這類項目的風險與機會,進而以此類型NFT的發行,增加社群的流量和粉絲粘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