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法幣又稱央行數位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BDC)是有主權支持發行的加密貨幣。根據PWC的調查,全球有超過80%個央行計劃或已發行數位法幣,而其中包括了人民幣等至少五個幣種,已經開始流通。 我們認為IP與NFT、智慧合約和數位法幣的結合有三個發展階段;並且在第三階段中,可能出現顛覆性創新,翻轉IP金融邏輯。以下我們以四個段落展開說明這個觀察。 Ⅰ.NFT、智慧合約與數位法幣 圖一呈現四個常見詞匯:區塊鏈,數位法幣,智慧合約與NFT。他們的關係是:數位法幣跟區塊鏈技術交疊,但也有用到其他數位技術;智慧合約並不都是基於區塊鏈技術,例如智慧合約很早就賦能傳統的自動販賣機,不涉及區塊鏈;而NFT是在區塊鏈技術的一種應用。 數位法幣,智慧合約與NFT三者,在這個版圖上有不同程度交疊,現在市場較關注數位法幣植入智慧合約的應用場景。如果把NFT加進來考慮,他們的發展就可能出現以下三個階段:
我們認為這三個階段(下也稱三個區)對於IP運營會產生不同的效益,而第三階段如果發生,IP運營生態產生可能產生重大變化,在IP與金融結合的領域,產生前所未有的商業機會。 II. 以2O3D掌握NFT發行全貌 要理解上述觀點,必須先掌握NFT發行的全貌,以及與IP結合的方式。NFT在過去兩年很多熱議,正負面評論讓大家有點失焦,需要釐清一些誤區。 圖二的《兩客體三維度》(2O3D)分析法,可以來解決這個問題。任何NFT的發行,都可以從兩種客體還有三個維度來拆解價值與風險。 這個圖說明:NFT本身是一種數位虛擬資產,它指向某種資產或權利,例如IP;而NFT和IP都是無形的,必須跟真實世界交互才會產生價值,但也因此產生風險。 舉例來說,枸杞是種食材,本身無所謂風險,但是如果以健康食品的名目販賣枸杞,那麽包裝的方式、推銷的手法,渠道分潤製度等,會產生各種不同的風險,甚至如果涉及集資活動,還會產生金融風險。 III. NFT運營IP的成功案例 如上所述,NFT可以指向某一個IP來體現價值,那什麽是IP?如果對此問題的理解過於表面,可能會錯過IP+NFT帶來的巨大機會。 一般理解IP就是藝術創作,但其實IP就像是圖裏看到的花束,由好幾朵花和一些葉子組成,每朵花都可抽離出來,每朵花都漂亮,都有它的價值,也存在獨立的權利。換言之,IP其實是「一捆權利」( a bundle of rights)。 以著作權IP為例,它的形式涵蓋了文字,口述,音樂,戲劇,舞蹈,美術,建築創作等,這些IP都包括人身權和財產權;而以不同形式表現的IP,則對應不同的處置方式。 NFT從IP(一束花束)中截取一部分(幾朵花)來運營,例如:著作財產權中的公開傳輸權、複製權或改編權等,這是因為NFT的發行過程中,需用數位影像去壓製NFT,然後在網絡上進行傳播,因此涉及這些IP財產權的處置。 NFT運營IP不僅只是通過轉讓,還可以通過授權,而這其實是一種合同約定。以授權的方式運營IP,相當靈活,可讓場景千變萬化。我們舉兩個例子來說明: 第一個例子是北京冬奧吉祥物冰墩墩。它的原創IP來自廣州美院,但通過合同安排IP出海,由一家香港公司發行NFT,向全世界銷售,避開中國境內的合規風險。 另一個例子是早期的國際案例數位貓。藏家可自行將NFT貓「配種」產生新的NFT貓,產生有意想不到的毛色、眼睛色、耳朵形狀等等,其中有些可能會受到追捧,推動NFT價格上升。藏家有權使用配種後的NFT貓IP,但限定在市值10萬美元以下,超過這個以上,則可以跟發行方另行協商IP的使用。 換言之,NFT可通過合同約定,劃分不同的人、事、時、地、物來處置IP的財產權,最大化實現IP的價值。IP運營本身已經非常靈活了,再加上NFT,能產生的組合,就僅止於想象了。 我們通過以下三個智匯權的成功案例,具體了解這個做法。 成功案例一:第I區的應用 — 意大利藝術家在中國發行NFT 這是首個外國藝術家在中國發行NFT的項目,IP來自意大利藝術家毛女士。她想打造一個時尚品牌,但真實世界中,大品牌占據了所有渠道,很難挑戰這些霸主。 於是她想利用元宇宙與中國市場彎道超車。因為大公司決策緩慢,趕不上元宇宙的商業模式變化,而她在中國工作多年,熟悉市場的消費能力,能借此培養她的國際時尚品牌。 她的抓手,是紅酒跟手工皮革藝術結合的創作。她將原創於意大利的設計IP,以跨國授權的方式,在中國NFT平臺發行。這裏面還包括了她的原創手稿,同樣也有IP,並且還有獨特的紀念價值。 毛女士的NFT如何跟真實交互呢?發行NFT之後,她進行了線下的策展,在意大利大使館和商會組織的活動中,實體展出這些產品,完成真實與虛擬的交互結合,得到潛在客群的關注。 這是NFT+IP在第I區運營的標準模式。 成功案例二:第I區與II區 — 全球法律界第一個DAO 第二個例子,是I區跨II區的形態,涉及智慧合約。發行人「法律先生」是法律界網紅,他們不提供法律服務,而是給法律專業人員提供培訓和業務信息分享。 圖片來源:NFTChina 在智匯權協助下,他們推出全球第一個法律界DAO計劃。NFT是工具,DAO才是目的。NFT發行之後,熱度立刻上升到中國第二,接下來是以NFT做憑證,號召更多律師參與,根據DAO的規則,彼此分享資源和價值。 法律先生NFT涉及的IP有兩種。第一種是過去在公眾號超過10萬閱讀量的文章,以標題所形成的IP發行NFT。NFT同時還賦能會員,可參加線下會議,以及獲得會員獨享信息。 另一種IP是法律先生創辦人的書法,手寫字有個性化,比較稀少,真實與虛擬交互的賦能更為稀缺,持有人能參加特邀飯局,茶話會或是大咖的對話。 成功案例三:以II區為主 — 姆宇宙眾創公益活動DAO 第三個案例是智匯權所參與的公益項目,側重在第II區的運用。 這個名為姆宇宙DAO的項目,是基於考古發現的「岩畫」藝術作品。這類創作年代久遠,散布在賀蘭山、江蘇及太平洋島嶼。有些學者想象,現代文明出現前,太平洋中心曾存在一塊大陸,圍繞太平洋的文明都發源於此,因此今天才會在不同地方看到類似的藝術創作遺跡。 探索這個考古假說,讓人了解到個體的渺小,生命傳承的可貴,擴大我們視野。 那如何把有相同理想的人集合起來,各自發揮所長,共同推進這個探索呢? 這些人是各領域的專家,他們要如何互動?有不同意見時如何做解決?這時候可通過智慧合約,因為智慧合約像公司章程,讓所有的參與者有共同遵循的規範,向共同的目標前進,這就是DAO的精髓。 部署DAO要給利益方憑證,就像公司的章程是以發行股票為標志一樣。這個憑證就是NFT,換句話說,圖像IP是DAO運行的載體,提供了直觀的象征,能更有效地凝聚大家;而在根據DAO進行的決策和協作時,NFT就是一個自動化的憑證,以智慧合約做規範。 三階段的IP+NFT運營 以上介紹可在此做一個小結,方便進入我們最後一部分的討論。 第I區(第一階段)是IP與NFT的結合,能增益IP運營的效能。過去常常聽到音樂,美術或繪畫的創作者,抱怨沒有拿到該有報償,收不到版稅,或是被欺騙。利用區塊鏈的防篡改特性及鏈上信息調取的優勢,能增加版稅支付的透明度及時效。這類的運用,已經發生。 第二區(第二階段)是IP+NFT跟智慧合約的結合。我們剛才介紹的法律先生和姆宇宙項目,就是以這種方式,凝聚更多人分享他們的價值,這將產生前所未有的利益分配模式。 例如,聽周董的歌要付版稅,聽一次一塊錢,聽100次要交100塊錢,看來理所當然,但這第I區的思維;進入第II區之後,聽周董的歌曲聽一次1塊錢,聽100次變成不用錢,聽200次可能會收到100塊錢。 這顛覆很多人對版稅或是IP運營的一些經驗跟知識,但這就是Web3概念。現在走紅模式X to Earn(具體在音樂上可以是Listen to Earn)之所以能成立,是因為通過我的積極聽歌,IP的價值提升了。在過去,提升的價值都被周董或者是經紀公司收取了。在以後,通過智慧合約,這些增加的價值,可以部分反饋給我自己。所以我願意聽很多次,或鼓吹更多人聽,這不僅享受粉絲的樂趣,作為粉絲還能享受到其中的增加利益,IP創造者與使用者的利益互相綁定、互相增益,因此能創造出前所未有的商業模式。 第III區(階段),也就是本文的主題:在數位法幣植入智慧合約的場景中利用NFT運營IP。這可能催生出IP生態前所未有的變革。 IV. 數位法幣、智慧合約、NFT與IP的碰撞 我們介紹兩個案例,以此說明這種碰撞後能產生巨大的商業機會。 IP證券化 IP證券化在2019年開始在中國出現,到今天發行總額超過200億人民幣。在過去兩年內,智匯權在IpFinance.CN 這個世界第一個IP金融聚合平臺上進行大量探索,因此能了解其中的機會與挑戰。 IP證券化就是把IP所產生的收益,跟證券化產品結合起來。圖左邊是IP的所有人,在將來一段時間中,他們會收到一連來自IP收益的串現金流。現在將這些收取將來現金流的權利集合起來,形成資產池,然後以此為依據,向投資人發售證券或信托受益憑證,換取資金,再將這些資金提供給IP的持有者。 這麽做什麽好處?當專利發明或電影拍攝完成,等到上市回收投資,往往需要三五年甚至十年的時間。通過IP證券化,投入資金可快速回籠,發展下一階段的技術或創作。同時,市場上的投資人,也獲得更加寬廣的投資品種的選擇。 IP證券化的架構精巧,牽涉跨領域知識及金融操作,對金融市場和創新創意都有積極意義。雖然200億人民幣的發行總額不少,但目前還未全面展開,主要是因為架構複雜。 IP證券化涉及圖中的12個操作步驟,發起耗時費力。時間拉長,很多情況會發生變化,可能IP失效或產生訴訟等等。導致發行的成本上升,參與銀行、信用提供者和發行人,很難得到滿意的報酬。然而IP證券化的戰略意義很高,所以各方仍舊在努力探索推動。 加密朋克 對照IP證券化正克服各種困難緩步前行,我們看到另外一個截然相反的現象,那就是IP+NFT的類證券化融資,正以爆炸式地在全世界展開,迅猛的程度,引發全世界金融監管機構關切,甚至用立法的方式加以限制。我們舉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來說明IP+NFT的類證券化融資。 圖片來源:加密朋克 加密朋克(Cryptopunk)NFT,應該是全球第一個人臉NFT項目。他有1萬個二次元感很強的NFT頭像,其中最貴的一個,歷史價格最高800萬美元。
那它的類證券化融資發生在哪裏呢?Unicly是一種演算法,它選取了50個頭像NFT(每個頭像都有他單獨的價格和獨立IP)聚在一起,形成頭像資產池,然後據此發行2億五千萬枚加密貨幣。如此一來,流動性大為增加,價格立刻提升,IP的交易效率也變高了。 我們看到IP證券化的複雜架構,但通過NFT跟智慧合約,所有信息都在鏈上,不能篡改、有時間戳、調取容易,所以Unicly一秒鐘做完了。而當價格高漲的同時,風險變得更大,形成現在各國監管機構擔心的非法集資,金融詐騙或是洗錢最嚴重的溫床。 兩個案例結合看 我們終於講到真正的重點了。這樣的NFT融資項目,之所以成為非法集資,金融詐騙以及洗錢的溫床,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它是基於虛擬加密幣的交易。他的金流來自一些暗流,以沒有主權支持且匿名的加密貨幣為媒介,資金的流向完全沒有痕跡,因此滋生極大的金融風險。 我們可以思考:如果交易的媒介是一種數位法幣,是否在一定程度上能追蹤金流?達到一定程度的透明?借此減低風險後,是否能與融資和鼓勵創新的效益取得平衡?這個平衡的程度,是否可能被主管機關所接受? 結論 我們帶著這個開放的問題,來到了本文結論。 我們用圖一的板塊圖,說明了NFT+IP跟數位法幣智慧合約可能產生怎樣的碰撞。 第I區:IP+NFT,這已經發生,正在優化我們的創作環境,讓創作者能夠更公平,更高效地收到他們該收的版稅,創造更多好IP。 第II區:IP加NFT加智慧合約形成DAO,這正在發生,它產生新的利益分配模式,創造出新的商模,如上所述,聽歌一次一塊錢,聽100次變成免費,聽200次賺100塊錢,這是前所未有的一種IP運營形態。 第III區:數位法幣在植入智慧合約的場景中,以NFT運行IP,這是否是可能的未來?是否有可能在高效,透明,風險可控,交易成本降低等條件滿足之下,改造IP創造以及運營的生態,向涉及金融、證券、創新、發明等行業,產生巨大的正向外溢效應? 我們以貝爾發明電話故事來做這個問題的啟發。貝爾發明電話時,大家覺得電話很厲害,因為可以取代電報,通訊速度加快了,電信產業要成長了。然而,大家沒有想到電話的普及,催生了消費金融業。本來金融業有消費信用交易,有信用卡或支票,但使用的時候,無法實時查詢個人信用,這個問題被電話通信解決了,銀行和消費者於是便養成新的消費習慣。 換言之,電話的出現,減少通信的成本,在電信行業產生千百倍的成長,但卻在消費金融上出現上萬倍的成長,誕生了一個全新的產業。 |